油茶籽油(簡稱茶油)是我國的特產,全球產量的90%以上來自中國。
近期,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公示了《油茶籽油》法典標準的征求意見稿,該標準由我國提出提案,并擔任標準修定電子工作組主席國,這是我國首次承擔食用植物油國際標準的制定。
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(CAC)是由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共同建立,其制定發(fā)布的法典標準是食品安全領域最權威的國際標準;茶油被納入國際食品法典,將極大提升茶油的國際認可度和影響力。
從目前公布的意見稿(英文版)來看,該標準充分體現(xiàn)了我國對茶油產業(yè)的技術貢獻和在國際市場上的技術主導地位。例如,油茶籽油的英文術語是“camellia seed oil”,中文拼音“youcha oil”也同時被添加為通用術語,因為已被中國相關標準采用,并在業(yè)界得到廣泛認可。
脂肪酸組成被視為油茶籽油的基本特征,常用于真實性判斷參考,該國際標準采用的各項指標(油酸、亞油酸、亞麻酸等含量),與我國現(xiàn)行油茶籽油推薦國標《GB/T11765-2018》一致,其中茶油的的油酸含量設定為68%-87%。
值得業(yè)界關注的是,該標準意見稿對茶油原油(毛茶油)的“身份特征 Identiy Characeristics”作出了規(guī)定 (見文末附圖),設置了“甾醇和生育酚的含量”,而我國現(xiàn)行茶油國標在當時的制定背景下,主要參照的仍是大宗油料指標,還沒有完全體現(xiàn)茶油的獨特質量特征。
甾醇和生育酚(維生素E)都是茶油的特殊營養(yǎng)成分組成,是判斷茶油真實性的重要參數(shù),這一標準內容的出爐,不但有利于茶油走向海外市場,預計也將會成為茶油辨別真?zhèn)蔚臋z測參照。
年來,隨著茶油產品的熱銷,茶油行業(yè)也常常被曝“不純”,標注100%純茶油實際上卻摻雜了其他低價植物油,還出現(xiàn)多起利用廉價進口橄欖果渣油冒充茶油的案件,原因在于茶油和橄欖油的脂肪酸組成和比例非常相似,難以通過脂肪酸成分進行有效鑒別。
我國茶油業(yè)界一直有對此進行科研攻關,發(fā)明了不少鑒別茶油真?zhèn)渭皳郊俚臋z測方法,其中一個方向就是通過檢測茶油的特征標記物,如角烯鯊、甾醇類等含量,來確定是否存在替代、稀釋、更換等摻假現(xiàn)象。比如有研究結果表明,橄欖油和油茶籽油中均含有β-谷甾醇,但橄欖油β-谷甾醇的含量是油茶籽油的7倍左右,兩者存在極顯著差異。這些研究和技術為制訂國際標準奠定了基礎。
當下茶油賽道火熱,茶油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,從而引發(fā)降低產品質量的價格戰(zhàn),導致做假欺詐暗流涌動,不僅使茶油營養(yǎng)功效大大降低,也使得茶油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受到阻礙,亟需行業(yè)標準自上而下的扶持和規(guī)范。
國際食典《特定植物油標準》(CXS 210-1999)中添加油茶籽油,有助于推廣公認的、基于科學的標準,確保產品質量,保護消費者健康,促進茶油全球貿易;也將為茶油行業(yè)建立完善真實性檢測體系做出指引,使那些假冒偽劣茶油在國內外市場無處遁形。
據(jù)悉,國際食品法典油脂委員會將在今年2月召開的第28屆會議上對《油茶籽油》法典標準意見稿進行討論;我國《油茶籽油》國家標準修訂工作已于2023年啟動。
永紅國際展覽(搜索"永紅國際展覽"公眾號關注)注:轉載請聯(lián)系授權并保留出處和作者,不得刪減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