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報訊(記者周懷宗)2023年5月21日,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北京發(fā)布了《2023全球政策食物政策報告》,報告指出,危機、沖突和波動可能成為新常態(tài),并建議重點關注危機預測和準備,加強對弱勢群體的糧食安全保障等。
2022年,世界面臨多重危機,報告指出,全球饑餓和營養(yǎng)不良者數(shù)量不斷攀升。同時,危機數(shù)量不斷增加,多重危機的疊加影響日益加劇,這促使人們必須重新思考糧食危機應對措施。
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兼國際農(nóng)業(yè)研究磋商組織全球發(fā)展部主任Johan Swinnen教授表示,危機、沖突和波動將不再是例外,可能會成為新常態(tài)?!拔覀儜摳玫刈龊妙A測和準備,實施有效和負責任的治理,建立抵御未來危機的能力。” Johan Swinnen說。
報告基于自身及其合作伙伴多年來積累的大量證據(jù),重點關注了三個關鍵領域:危機預測和準備;在危機前和危機中建立韌性;以及使危機應對措施支持并包容女性、被迫移民和其他弱勢群體。
報告認為,在危機發(fā)生之前,建立反應迅速且目標明確的社會保護體系,對于應對危機并迅速恢復至關重要。這其中,尤其要重視食品價值鏈的意義,它是支持民眾生機和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。為此,報告建議,各國政府應維持可以促進靈活性、技術和金融創(chuàng)新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,并為處于風險中的價值鏈參與者和節(jié)點,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有針對性的援助。
在危機發(fā)生后,弱勢群體更值得關注,報告指出,一旦發(fā)生糧食危機,婦女可能會承受更多的負面沖擊,因此在應對危機的準備中,增強婦女權益的保護尤為重要。報告建議,需要將更多的資金、政策支撐等,傾向于改善性別平等的工作,以確保女性的聲音被納入各級決策中。這些應對政策可以增強婦女權能并為其創(chuàng)造機會,有助于應對危機的不利影響。
在日益突出的全球糧食危機中,糧食的韌性將成為渡過種種危機的關鍵因素。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Katrina Kosec表示,更好的糧食危機應對措施,必須以良好的治理、有效的機構和適當?shù)募畲胧榛A。而要讓食物系統(tǒng)具有更長久的韌性,則需實施更有效的融資機制和問責機制。
永紅國際展覽(搜索"永紅國際展覽"公眾號關注)注:轉載請聯(lián)系授權并保留出處和作者,不得刪減內容。